跳到主要內容

疫苗vs自然免疫

4/30《哲學之語》群組討論的內容有兩個話題,我稍作整理及補充:

 

第一題:免疫力VS新冠疫苗

 

討論內容是關於 Grace 4/21貼在《哲學之語》群組中,某台灣提倡自然療法骨科醫生,2021年底某場免疫力與新冠疫苗的講座,由某未具名作者整理轉傳出來的貼文。

 

組員們在群組看到此傳文的初步回應:

Arthur:之前朋友就傳過這篇(這類文章,所以就不再看了。

Diane:文章一開頭提到的骨科醫生及其提倡自然療法我知道也有所疑慮,所以就不再看下去

Helen:我沒想太多,應該會傳給好朋友吧!我傳文是讓朋友知道我關心她、在乎他

啟瑤:我讀到此文認為它是要藉由免疫力知識,試圖說服不要打疫苗。而我個人同意,每個人有「不打」疫苗的理由和自由,但說服別人不要打疫苗,完全是另一回事。

南南:這篇文章宣揚不要打打疫苗,而其所提疫苗製造的程序所使用的知識錯誤且不符事實提及打疫苗的壞處所用的假設和推論沒有足夠的實驗和數據


補充一:

4/30 的群組通話中,南南老師提出諸多醫學論證及考證,Grace也修正了她最初的看法,認為4/21所傳這篇文章確實有疑義。但是Grace 澄清,她並非贊同或鼓勵「不要」打疫苗。她傳文的目的是要提醒大家「加強」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她在通話結束後補傳一篇〈你的免疫力比疫苗更強大!這樣做提升免疫力〉給我,我稍微看了一下,覺得這篇還不錯,主要的論點有清楚的解釋疫苗和先天及後天免疫力的關聯性,讀起來是提醒我們:除了打疫苗或是不打疫苗,都要注意身心健康,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才是完整的保護之道,並且給出一些提升免疫力的生活上的具體建議。

 

此篇並且也合理的解釋:為什麼有人打了兩劑或劑疫苗,卻仍然會染疫,理由就是因為人人本身免疫力的狀況不同。

 

這是一篇比較合理中肯的文章,我覺得可以傳,比先前那一篇好太多了!但是對我個人來說,這類傳文並沒有什麼加分的資訊,基本上這都是大家已經知道的道理。這些養生的基本知識或訊息,這些年真的隨處可見、太多太重複了!不太合適傳到《哲學之語》群組裡。

若不是 Grace 勤學好問,這類傳文我個人是略過不讀的。但我們《哲學之語》群組對話,是藉著這些日常材料,來磨練我們思考與對話的功夫。但為什麼不太合適傳到《哲學之語》群組裡,我們也給出了理由。

至於 4/21的傳文資訊錯誤、刻意誤導....由於南南老師平常特別關注防疫相關的專業訊息,對於所敘述內容,其缺乏證據和論證,老師也指出幾處明顯的謬誤

(另外,請參考南南老師提出的:👉疫苗vs自然免疫 (2) 我的觀點 )

 

4/30 討論之後 Grace 補傳給我的〈你的免疫力比疫苗更強大!這樣做提升免疫力〉提到:打了疫苗仍然要注意免疫力這一點,是很好的。因為大家一開始都以為,打了疫苗就可以安居樂業了!現在又轉傳著打疫苗沒有用,這都是沒有正確的知識和思考判斷的習慣。

好的文章或資訊要和好朋友分享,但必須花些時間求證資訊的可信度,如果沒時間求證,就別急著傳出去吧!只要等一等,類似的文章訊息,你的好朋友就會透過她的好朋傳來,很快轉傳給你了。

 

補充二:

因為聊到醫學、科學….對相關名詞知識有興趣的同學參考維基詞條👉科學革命

以及我的👉科學史的時間軸

 

(啟瑤 2022/05/01


回到哲學之語 (討論日期及主題) 

 回到哲學之語討論(心得及記錄)

返回頁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My thoughts on Religion in general--preliminary sketch

 1. Human beings created religions out of their need to know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and human beings, They also created religion to meet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 so that they don't feel helpless when facing adversities. All established religions aim to relieve human suffering. 2. Religion grows out of human helplessness.  It offers human beings hope that life will be better. It gives answers to questions which are not answerable by other cultural phenomena, such as sciences. 3. Religion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a powerful one.  From time immemorial, human beings are not without religion, regardless of what form it takes. Religion regulates human lives, thoughts, and actions. Historically, religion has dominated human lives.   4. To accept a given religion as one's own, one has to be moved emotionally by it.  No amount of intellectual arguments can convince a person to accept a given religion. 5. Religion gives human beings truths which it claim...

疫苗vs自然免疫 (2) 我的觀點

 自從有關於開發針對 covid-19 的疫苗的討論以來,我一直在網上關注各種大學的各種出版物,這些大學在美國擁有著名的醫學院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接種疫苗之前,我自願在芝加哥大學做一名測試對象,因為沒有足夠的亞洲測試對象,在我收到進一步通知之前,我接種了疫苗,因此取消了我作為測試對象的資格 。根據我收集的所有信息,我認為接種疫苗是安全的。 在美國,那些鼓吹疫苗危險和自然免疫的人有明確的政治動機(主要是川支持者),對科學和政府有一定的不信任。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任何具體的證據表明,增強人的自然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預防住院和死亡。也許有一些幸運的人天生免疫力很強,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情況並非如此。我還沒有看到任何科學研究表明人體受到疫苗的傷害(不包括那些對疫苗有極端反應的人)。 當談到經驗科學時,我們需要檢查一些事情來確定實驗的結論是否合理或可靠。 1. 研究人員是誰,哪些機構贊助了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是否具有專業知識),  2.樣本大小 (樣本數越少,結論越不可靠) 3.是否有對照組 4. 研究方法是否明確 5. 實驗是否可以被其他科學家重複,重複多少次。 6. 是否有在知名期刊上發表和同行評議。 這些標準可以幫助我們確定一篇論文是否科學, 結論是否正確.  如果一篇論文不符合這些標準,我們必須持懷疑態度.  我認為那些依靠自然免疫力來抵禦covid-19的人正在冒很大的風險。 首先,一個人怎麼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自然免疫力? 其次,如何知道自己的自然免疫力足以預防感染、住院和死亡? 是否接種疫苗是個人選擇。 在做出選擇之前,需要足夠可靠知識, 併計算風險--接種疫苗的風險是否超過未接種疫苗的風險。 這一定要是理性的選擇.  回到 哲學之語   ( 討論日期及主題 )    回到 哲學之語討論 (心得及記錄) 返回頁首  

為何要三思而後傳

三思而後傳,並非想三次:「我要不要轉傳?」、「我要不要轉傳?」、「我要不要轉傳?」而是:   思考  1.      我看到或收到的這篇文,是否來自「內容農場( content farm )」? 出自內容農場(請點進 維基百科說明 )的文章,也有很好有憑有據有出處有原作者姓名的學術論文,但通常是更多不負責任的拼貼,其中夾雜不辨真假的資訊,並且刻意使用(虛擬)作者似乎是親身經驗見證的敘述或連接語,並引述或提出名人權威或偽專業,來言之成理加強可信度。   《鹿鼎記》有一個說謊高手韋小寶,他講謊的技巧 , 是說九句人人都能判斷為真的真話,聽者自然而然相信第十句假話 。   韋小寶的目的是讓對方相信那句假話,內容農場的文章並 不 在乎 真假 ,在乎的是「點閱率」,以獲取金錢或政治社會影響力等利益。   思考  2.      我是否願意花時間並且有能力求證此網路訊息內容的真假?   現在有不少「打假特攻隊」、「訊息查證中心」 …. 等,你可以複製收到文章的標題或一小段內容,加上「,假消息」或「,錯誤」, google 看看,有時會發現幾年前已證實為虛假的訊息文章,仍以「我上週參與 XX 講座 ….. 」的文字版型轉傳中。   思考  3.      若有人讀到並相信此則轉傳的訊息或文章,是否 可能危及或損傷 她的 生命 健康?   分享養花蒔草的資訊, 花草枯萎時傷心的只有黛玉。分享養生或練功資訊, 我們都知道,適合你的,未必適合我。   轉傳 不要打新冠疫苗 的資訊,我們怎麼知道,她會不會只是不打疫苗,並未努力加強自身免疫力?或是,她努力了,偏偏免疫力就是高不起來?   最後,我說說為何 《哲學之語》, 要一起閱讀討漢娜.鄂蘭〈思考與道德思量〉中的一 段短文 。 ( 閱讀資料連結 )   鄂蘭這篇文章開頭談到她觀察納粹黨衛軍中校艾希曼( Otto Adolf Eichmann ,請點進 維基百科說明 )於 1961 年在耶路撒冷受審時,面對自己罪行的指控,表現得並不是個凶神...